前言
中国画发展到今天,已有数千年的历史,从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画,我们就已经看到了中国画的雏形,而中国花鸟画,由一开始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,到形成一个独立的画科,经过了漫长的岁月。到了宋代,花鸟画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。那么从什么角度来看待宋代花鸟画呢?笔者认为至少要从四个方面来看:一是宋代花鸟画的科学性,二是宋代花鸟画的艺术性,三是宋代花鸟画的文学性,四是宋代花鸟画的实用性,这四个方面正好反映了宋代花鸟画的多元性。
宋代花鸟画的科学性及影响
宋代绘画有很高的科学性,这一点从一些流传下来的画史中可以看到,宋徽宗赵佶对绘画表现必须符合客观真实上,有两个著名的例子:“徽宗建龙德宫成,命待诏图画宫中屏壁,皆极一时之选。上来幸,一无所称,独顾壶中殿前柱廊栱眼,斜枝月季花,问画者为谁?实少年新进,上喜赐绯,褒锡甚宠,皆莫测其故。近侍尝请于上,上曰:‘月季鲜有能画者,盖四时朝暮,花蕊叶皆不同。此作者时日中者,无毫发差,故厚赏之。'”注 ①这种对于花的观察细致入微,能分辨出花盛开时,不同的时辰,不同状态的观察能力,直到现在也值得我们学习。
“宣和殿前植荔枝,即结实,喜动天颜。偶孔雀在其下,亟召画院众史令图之,各及其思,华彩烂然,但孔雀欲升藤墩,先举右脚。上曰:‘未也。'众使愕然莫测。后数日再呼问之,不知所对,则降旨曰:‘孔雀升高,必先举左。'众使骇服。”注②对于孔雀升高,必先举左足都观察得如此之细,可见宋代画家对生活观察的精细程度。宋代花鸟画家极注重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,并为此而养花养鸟。赵昌清晨绕栏谛玩,对花调色写生;易元吉深入荆湖深山,观察猿猴野生情状;韩若拙画翎毛 , 每作一禽 , 自头至尾、皆有其名,精熟解剖结构。宋代花鸟画家画花果草木,有四季的变化、阴阳向背、新枝老干、各不相同,务求生动逼真。
由此可见宋代绘画很严谨,科学性很强。这种绘画的严谨性,一直影响到现代的花鸟画,我们从现代花鸟画写实的风格上,可以看出很多传统留下来的痕迹,比如陈之佛,于非闇,他们的作品都是注重在生活中收集素材,以自然为师,画中的各种花卉,禽鸟,都是对自然长期观察的结果。现代的花鸟画教学,也一直注重写生,把花鸟画创作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,使得现代花鸟画有了长足发展。
宋代花鸟画的艺术性及影响
宋代花鸟画有很高的艺术性,这种艺术性在绘画中的体现,通过一幅幅宋人花鸟我们就能感受到。当我们打开宋人画册时,我们会为每一幅作品栩栩如生的气魄所感染!就算是一幅小品,也大气磅礴,动静有序,一支花,一丛叶,都充满了自然的灵气。所刻画蜻蜓鸟虫,无不活灵活现,楚楚动人,有振翅欲飞的感觉 , 如果说现代画家对于生活的观察,可借助于照相机,能够以高速快门拍下禽鸟飞动的瞬间。但是在宋代,没有照相机,全靠画家细心的观察和领悟,才能把鸟画得活灵活现。我印象最深的一幅作品,宋代画家李迪的《枫鹰雉鸡图》 , 画的是一只雄鹰站在枫树之上,瞪眼窥视着一只惊慌逃入草丛的雉鸡。鹰的位置居高临下,威风凛凛,似有振翅欲击之状,而雉鸡则惊慌失色,低头急窜。整幅画构图上,上重下轻,雄鹰和枫树都施以重色,似有泰山压顶之式, 鹰 之蓄势待发与雉鸡的仓皇胆寒,刻画得十分准确生动。 整 幅画面给人以严谨结实、气魂宏伟之感 , 把这种紧张的气氛描绘的惟妙惟肖,反映出了宋代花鸟画极高的艺术水平。
还有一幅作品《出水芙蓉图》,是宋代花鸟画的代表作。描绘宽阔的墨绿色荷叶衬托起一朵盛开的粉红荷花,表现得非常细腻逼真,尤其是那朵盛开的荷花,以特写的手法,造型饱满端庄,花瓣轻盈剔透,正叶与反叶色相不同,花瓣与荷叶质感相异,花柄挺拔,花朵婀娜多姿。可见画家在这幅团扇里倾入了极大的创作热情,不仅惟妙惟肖地展现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纯真之美,更令观众仿佛从画中感受到无限的芬芳气息 , 白里透红的荷花,在绿叶和背景色的衬托下,光彩照人。我曾经做过多次的观察、研究,发现这幅画用素描的明暗调子来解释,根本就解释不了,因为画面上,没有光影,但离远看,却像一个荷花灯一样放着光。因为它是用了中国画中常用的层次法,经过一层层的渲染,而达到的一种越然出光的效果,这就是中国画的高明之处!这种特有的表现方法,一直影响这我们现在的花鸟画创作,如果我们再看看清代的几个宫廷御用的洋画师的作品,我们就会发现。像宫廷御用的洋画师,如 意大利 画家 郎世宁的作品中,画的花鸟都是有明暗和光影的,虽然很写实,可是
怎么看都像油画或水彩画,因为它缺少中国花鸟画的神韵。只不过是用中国的笔墨材料去画西洋画。所以现代画家学习中国花鸟画,主要还是从宋代花鸟画学起。现代有成就的花鸟画家,都是从学习宋代花鸟画学起的,比如张大千、田世光……。现在的美术学院的花鸟画教学中,临摹宋代花鸟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,而所有的花鸟画创新,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。可见宋代花鸟画影响之深远!
宋代花鸟画的文学性及影响
在宋代,由于帝王的提倡,画院的扩充,吸引了一大批文人名士参与花鸟画的创作,在创作中,这些文人墨客把他们擅长的诗、词、文学、书法溶进了绘画的表现上,扩大了绘画的表现领域,使得花鸟画构图更为生动、简洁、主题突出。于是原先唐人格调的浓艳纤细,金碧辉煌,一变而成写意的以神御形的水墨淋漓,形神兼备。
苏轼在《论画诗》中提到:“论画以形似,见与儿童邻”。宋代花鸟画,以重诗意、重境界、重情趣而著称,绘画的文学性、抒情性空前突出,形成一种以典雅工细和诗意为特色的院体画风。北宋翰林画院仿照科举制度以考试的方法考取画家,试题往往是一二句诗,似乎着重测试画家的想象力以及表现技巧等方面的才能。如“踏花归来马蹄香”、“深山藏古寺”等。都是讲意境,注重内涵的为主。
宋代花鸟画的文学性也表现在诗、书、画、印结合上。有一幅宋代花鸟画的团扇,《胆瓶花卉图》,题诗为:“秋风融日满东篱,万叠轻红簇翠枝,若使芳姿同众色,无人知是小春时。”再有宋徽宗赵佶的《芙蓉锦鸡图》、《腊梅山禽图》等都是诗书画印结合的典型例子。这种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,诗书画印结合的形式一直为中国画所推崇。因为它既有文学性,又有艺术性。在其它很多宋代的花鸟画中,这种把诗的意境引入到画中的例子,不胜枚举。
宋代花鸟画的文学性对历代画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,比如齐白石的 《 蛙声十里出山泉》,画面没有表现青蛙,只在溪流中画了一些小蝌蚪,使人马上联想到附近一定有青蛙,自然就有青蛙的叫声了。历代有成就的画家,都是在有深厚的文学功底的基础上,把文学的意境融入画中,才为一代大家。比如元代的赵孟頫、明清时期的唐寅、八大、石涛,郑燮、近代的吴昌硕等……,都是在深厚的文学功底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的。
宋代花鸟画的实用性及影响
如果说一般的绘画只是作为艺术品用来观赏,那么宋代花鸟画从一开始就具有实用的特点。在宋邓椿的《画继》中记载:“正和间,每御画扇,则六宫诸邸竞皆临仿一样,或至数百本。”这些都是用作灯片,窗纱和手中的团扇的。都是具有实用性的。宋代的花鸟画对宋代陶瓷业的发展,也起到的很大的促进作用。宋代出土的很多陶瓷上,都有用花鸟画绘制的图案,而这种在瓷器上绘画的方法一直流传至今,成为中国瓷器的一大特色!现在很多制作瓷器的设计师、工匠,都能画一手很好的花鸟画作品。宋代的花鸟画艺术在工艺美术的各个角落都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,成了工艺美术的一门基础课,为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所以说,宋代花鸟画,其影响之大,范围之广,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的。
|